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开展农民工法律咨询活动
作者:李璞
11月15日(周五)晚,我校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们,走进工地,工开展了一次面对农民工的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在施工工地旁边搭起了帐篷,拉起了横幅,向驻扎在周围的农民工们宣讲法律知识。志愿者师生们的热情吸引了忙碌了一整天的农民工兄弟姐们,他们纷纷走向前来,向志愿者和老师们咨询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志愿者们一一耐心聆听,细心作答,为他们出谋划策。而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奉献了爱心,也收获了感悟。
农民工反应最多的是打工期间工资纠纷。这些农民工被“赖账”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疏于保留证据,而吃了“哑巴亏”。前来咨询的民工张某某告诉志愿者,自己在二七区某工地做工期间,被工头拖欠一大笔工钱,却没有让对方留下欠条,催要欠款时遭推诿,却苦于空口无凭,到现在已经拖了一年半时间仍无果。鉴于本案诉讼时效将至的状况,志愿者们建议当事人抓住仅剩的半年时效,尽快进入诉讼程序,利用政府“年关”期间对拖欠工资案件的重视来挽回自己的权益。
也有些独自出门在外的农民工,出于对身边同乡,工友的盲目信任而惹上麻烦。比如两年前外出务工的袁大姐就被一位老乡借去7000元的血汗钱,还款期至,对方却失信,之后的一年多里,对方百般推脱,她不堪其扰却又碍于情面,只能默默烦恼。而对于这类案件,志愿者们则认为权利大于情面,应及时保护自己的权利,以免超过时效。还建议她不妨采用录音等灵活的取证方式,更有效地维权。
还有一些问题,则属于比较复杂的合同纠纷、家庭纠纷等。这些纠纷给当事人的精神造成了不小困扰。志愿者和老师们们除了集思广益,详细指导外,为了谨慎起见,还与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追踪”他们的维权动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这次与农民工面对面的沟通,志愿者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像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出于文化水平上的限制和生活处境上的孤立无援,在一些纠纷中往往处于劣势。而淡薄的法律意识又往往使他们选择搁置或者非理性的方式处理这些纠纷,以致权益受损或恶性事件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懂得保护自己,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都认识到,法律援助,是法律精神的传递。而在以后的援助工作中,我们也将更深入的接触弱势群体,唤醒他们的法律维权意识,帮助他们依法维权,聚增维护法治的正能量。
晚上7时许,本次法律咨询活动圆满结束。志愿者们尽管辛苦,但为了践行了“扬法律正义,助弱者维权”的宗旨,志愿者们个个满怀着喜悦并决心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