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到21 世纪初,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教授菲利普·拉什顿(J. PhiiippeRushton)提出和完善了他的独特的进化行为论的学说。他依据个性心理学、生物学以及非洲起源论的发现和证据宣布,欧洲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和行为的类似性要比东方人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和行为的类似性近得多。在多种生理和心理指标上(如智商、社会合作、家庭稳定性、出生率、个性、犯罪、性行为等方面)白人和黑人较接近,而东方人和黑人相距较远。很少有当代西方学者因为自己的观点而像他那样受到排炮般的口诛笔伐,白人种族至上主义者和白人自由主义者都对他恨之入骨。罗格斯大学出版社因出版了他的书而受到威胁,被迫道歉。美国的《对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杂志》在90 年代初专门出版了对他进行批判的专辑,内容不乏学术上的商榷,但也有公开的谩骂。在西安大略大学不时有人给安大略省的警察局写信,声称拉什顿有各种各样的犯罪问题。虽然他在80 年代就已经是正教授,并且因为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被选为美国和加拿大心理学会的高级会员,但自他公开发表上述观点以来,西安大略大学已经几次讨论是否将他解聘的问题。有人指控他是个种族主义者,但也有人把这个英国人的后裔看成是不谙世事和爱钻牛角尖的学者。最后还是“学术自由”的政策占了上风,他被保留了原职。
一、拉什顿的方法论
拉什顿的结论是建立在对发表在西方主要科学期刊和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物上750 篇左右论文的分析和总结上,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发表的文章。这些期刊包括:《美国人类学家》、《行为基因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人类生理》、《美国心理学家》、《儿科学》、《美国社会学综述》、《遗传杂志》等。
二、拉什顿的主要观点
菲利普·拉什顿发现在主要生理和心理指标上,东方人(东亚人或蒙古利亚人)和黑人(非洲黑人和美国黑人)相距较远,而高加索人(白人或欧洲人)在二者之间。例如,在智商上,东亚人最高(106),欧洲人居第二(100),非洲人居第三(85)。科学界关于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商方面,70%是遗传,30%是环境。在成熟期上,非洲人在学会走路和长牙的时间及第一次性交的年龄上都早于欧洲人,而欧洲人又早于东亚人。例如,非洲黑人小孩出生11 个月后开始走路,欧洲小孩出生12 个月后开始走路,东方人的小孩则平均要13 个月以后。东方人的性成熟最晚,欧洲人居中,非洲人最早。如果比较生殖器的大小(男女都包括),东方人的最小,欧洲人居中,非洲人的最大等等。在怀孕时间长短上,非洲人时间最短,欧洲人稍长,而东亚人最长。如果医疗条件同等,东亚人寿命最长。虽然东方人的自杀率高于白人和黑人,但东方人平均寿命比欧洲人高两岁,欧洲人平均寿命则比非洲人高两岁。如果比较每1000 个孕妇中怀有双胞胎的人数,非洲有16 人,欧洲有8 人,东亚有4 人。为什么怀孕中有双胞胎的概率可以反映血缘关系的远近?拉什顿用动物学中的生殖理论解释说,越是进化的动物,越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抚养上,而每一次怀孕的胎数越少。从另一角度来看,东亚人的婚姻稳定性超过欧洲人,而欧洲人又超过非洲人。
从人格心理学中的攻击倾向性来看,非洲人和欧洲人也都超过东方人。例如,黑人占美国人口的12%,但占监狱人口的50%。国际警察年鉴出版物显示在全球暴力犯罪中,每10 万人口中,有35 个亚洲人、42 个欧洲人、149 个非洲人。东方人的守法性超过欧洲人,而欧洲人又超过非洲人。东方人对冲动的控制能力超过白人和黑人。此外,东方人以内向性格者为多,欧洲和非洲人以外向性格者为多。内向性格者的主要特点是其神经对环境的微小刺激非常敏感,通过少量的外界刺激就可以获得很大的信息量。外向性格者的主要特点是其神经对环境的刺激不敏感,只有通过大量的外界刺激(如大音量的音乐和外部活动)才可以获得同等信息量。
菲利普·拉什顿认为,近10 年来国际遗传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对非洲起源论的研究和发现更加支持了他的理论。有关非洲起源的发现显示,虽然世界许多地方出现过直立人和古智人,但现代人类源于20 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大约在10 万年前迁移出来,首先到了中东。这些人就是欧亚人的直接祖先。大约在5 ~ 6 万年前,出现了欧亚人的分流,欧亚人散布到世界各地。根据非洲起源论,他认为东亚人的较高智商和其个性生理特点的形成是在欧亚人分家之后,东亚人的祖先必须与更加困难的生存环境进行斗争,要求有更高的智商和社会组织能力。
三、这场争议对中国学者的启示
第一,虽然菲利普·拉什顿的研究和结论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从科学的角度对种族的探讨所遇到的敌意再次显示,产生于殖民扩张时期的以欧洲“白人”为中心的种族概念在西方尤其在美国是一个以生理上不同为借口的政治概念,是美国政治社会制度的思想基石,触动了这个意识形态也就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应该看到,虽然西方学术界在不少科学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种族研究上,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对自己有利的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举例来说,至今美国大部分研究种族的社会科学家还在强调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准,而回避研究对他们不利的种族体貌方面的比较,不敢承认肤色只是人类因适应环境在体貌上的一个表现而已。越来越多的跨文化研究已开始表明以肤色作为划分种族的荒谬性。直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的祖先从未有“白人”这一概念。见到所谓“白人”时,中国人所注意到的首先是欧洲人的长毛,称他们为“赤发绿睛,状如弥猴”(《汉书》之“西域记”)。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的出版物上,英国人还被画成如长毛刺猬一般。但讲仁义的中国人马上认识到这种称呼的不妥,改欧洲人为洋人这个尊称。不幸的是,正在进行殖民扩张的欧洲人并无这种仁慈,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称为“黄种人”,企图使白肤色的人更优秀这种谎言永久化。
第二,在对种族的研究上,只会道德价值判断(如相信人人平等)而不会科学判断不可能战胜种族主义的文化侵略,因为任何道德判断学说的前提是对判断对象的真假的判断。随着英语出版物被大量翻译成汉语,西方的具有偏见的种族意识形态也潜移默化地在中国传播。例如不少人居然把“白人”这个称呼当成客观真理,或把“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当作中国人的生理特征,想都没有想过在这些名词后面是具有西方偏见的种族意识形态。